电话:029-87679000(总机)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五路157号

邮编:710114

网址:www.2yuan.xjtu.edu.cn

国际版| 员工版| 进入旧版|

西安交大二附院客座教授王万河携临床营养科团队为重金属污染食品防控提供全新监测方案

时间:2025-04-16   作者:   责编:临床营养科     来源:     阅读:

Food Chemistry |《双色铱(III)配合物传感技术突破:食品与环境二价钯离子(Pd²⁺)超灵敏即时检测首获成功》
——西安交大二附院客座教授王万河携临床营养科团队为重金属污染食品防控提供全新监测方案

饮食和环境中钯离子(Pd2+)主要通过工业污染(如汽车尾气、电子废弃物)进入食物链,污染区域的农作物、水产品及加工食品是主要暴露途径。虽然钯的急性毒性较低,但长期摄入可能对肾脏和免疫系统造成潜在负担,部分钯化合物还可能引发过敏反应;目前研究认为其有一定致癌风险,需警惕局部高污染区域的累积效应及敏感人群(如儿童、慢性病患者)的健康隐患,然而二价钯离子精准检测是国际食品安全领域的"卡脖子”技术。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客座教授、青年科学家王万河团队在食品营养领域国际顶尖期刊Food Chemistry(中科院1TOP期刊,IF 8.5)发表里程碑式研究成果,全球首次构建基于双色铱(III)配合物的二价钯离子超灵敏即时检测技术。该技术以1分钟极速响应、0.26 μM级痕量检测和裸眼可视化定性定量双模态分析的突破性性能,攻克食品中更毒的价态重金属离子污染专一性监测的世界性难题,标志着我国在营养安全主动防御领域取得新突破!

传统方法受限于无法区分零价钯和二价钯离子、灵敏度低(检测限> 1 μM)、抗干扰能力弱等缺陷,难以满足我国居民膳食风险精细化管控需求。王万河教授团队独辟蹊径,开创性设计3,3'-二氨基特异性分子识别单元,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二价钯离子的双波长(637 nm/717 nm)信号协同捕获,检测灵敏度较现有光谱检测技术显著提高,并在真实样本检测中展现卓越可靠性,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全链条食品安全行动”提供了核心科技利器。





图:基于双色铱(III)配合物的二价钯离子在食品样品中的使用

此项研究深度整合临床营养学、配位化学与智能传感技术,是西安交大二附院临床营养科“医-工”交叉创新平台的标志性成果,体现我院扎根国民健康需求和科技创新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担当。未来,西安交大二附院临床营养科将持续聚焦营养与食品安全前沿,打造“防----康”一体化科研与临床高地。

青年科学家名片

王万河,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特聘客座教授,西北工业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9年于香港浸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在香港城市大学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为西北工业大学医学院独立PI,主要开展疾病诊断与食品环境分析平台开发、金属靶向药物发现等研究。在JACSAngew. Chem. Int. Ed.Med. Res. Rev.等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H-index32。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10余项。曾获得2023年、2017年“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CAIA奖)”,2023IAAM年度科学家奖章。

文章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30881462501578X?via%3Dihub=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