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9-87679000(总机)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五路157号
邮编:710114
网址:www.2yuan.xjtu.edu.cn
在肝脏外科领域,肝尾状叶切除一直被视为极具挑战的外科手术,尤其是尾状叶腔静脉旁区曾被称为“手术禁区”——这里深藏于肝脏最深处,被肝静脉、下腔静脉和左右肝蒂“三重包围”,稍有差池便可能引发致命性出血。近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胰与肝移植外科蒋安教授团队迎难而上,为一名肝硬化合并肝癌的高危患者实施腹腔镜下肝尾状叶腔旁部肿瘤切除术,以毫米级精准操作突破解剖极限,成功完成这场"血管丛中的生死突围"。
生死竞速:当肝癌遇上“脆弱”的肝脏
患者白先生,年仅51岁,5年前确诊高血压3级(极高危),长期服药控制;丙肝导致的肝硬化让他的肝脏如风干的枯叶般脆弱;患者因为近期反复发热行腹部CT发现胆囊结石,更致命的是,还有一颗直径4×5cm的肝细胞癌肿瘤,正盘踞在肝尾状叶腔静脉旁的“险要之地”——上方紧贴肝中静脉,后方靠近下腔静脉,左右两侧的门静脉主干紧紧包绕着肿瘤。
“这类患者往往陷入‘两难’:不手术,肿瘤可能迅速进展;若手术,肝功能极可能崩溃。”蒋安教授表示。术前评估显示,患者ICG15分钟滞留率高达30.6%(正常值<10%),意味着手术切除的肝脏不能超过八分之一,否则残余肝脏难以承受手术的创伤。如何在高风险中寻找生机?一场多学科会诊迅速展开。
科技赋能:三维重建“透视”血管迷宫,劈肝术式破局
“必须把手术创伤降到最低!”团队达成共识。老年心血管内科率先行动,针对患者极高危高血压定制围术期血压管理方案;麻醉科吕建瑞教授团队设计了个体化血流动力学监测与保护策略;肝胆胰与肝移植外科王喆医师则借助三维肝脏重建技术,将肿瘤与血管的立体关系转化为“数字沙盘”。
屏幕上,血管的走向、肿瘤的边界清晰可辨。“肿瘤像一颗嵌在血管网中的‘定时炸弹’。”蒋安教授比喻道。肝胆胰及肝移植外科蒋安教授、曲凯教授、张威教授讨论后决定采用腹腔镜正中入路,劈开肝脏局部切除肿物,最大程度保留肝组织——如同在血管缝隙中“雕刻”肿瘤,既要完整切除病灶,又要保全肝中静脉、门静脉左右支及下腔静脉的完整性。
手术纪实:9小时“绣花功夫”背后的惊心动魄
无影灯下,腹腔镜镜头缓缓探入患者腹腔。高清画面中,肝硬化导致的肝脏表面凹凸不平,肝脏与结肠及网膜粘连严重。蒋安教授先与超声科余珊珊教授合作进行术中超声定位,保证切面位于肿瘤正上方,保留各种管道结构。采用Pringle法行全肝阻断,通过超声刀沿肝正中线逐渐劈开肝组织至肿瘤上方,进而沿着肿瘤边缘精雕细琢,仔细分离各支血管离断进入尾状叶的血管、胆管;麻醉团队实时保障。手术紧张而有序的进行,历时9小时,肿瘤被完整切除,肝中静脉与门静脉完整保留,术中出血量800ml,远低于同类开放手术,肝脏组织得到最大程度的保全。
康复奇迹:从“命悬一线”到一周出院
术后第一天,患者即下床活动;第三天,肝功能指标开始回落;第八天,带着康复的笑容,他走出医院大门。护理团队采用的加速康复(ERAS)方案功不可没:从疼痛管理到营养支持,从呼吸训练到心理疏导,每一个细节都凝聚着“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
“没想到微创手术恢复这么快!”白先生感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团队在术前特意用三维模型向他们讲解手术方案,“那些血管和肿瘤的立体图像,让我们真正理解了医生的良苦用心。”
解读:为何这场手术堪称“教科书级”
1.技术突破:肝尾状叶分为Spieghel叶、尾状突和腔静脉旁部。腔静脉旁部最为深在,腹腔镜下切除本就难度极高国内外报道很少;
2.策略创新:通过“正中入路劈肝式”切除最大限度保留功能性肝组织,降低术后肝衰竭风险;
3.学科协同:心血管内科、麻醉科、护理团队全程“无缝衔接”,实现复杂病例的闭环管理;
4.人文温度:三维重建技术不仅用于手术规划,更成为医患沟通的桥梁,让医疗更具温度。
本例手术中西安交大二附院以多学科协作模式,将精准外科理念贯穿诊疗全程,将三维导航、人工智能与微创技术深度融合,标志着腹腔镜肝切除技术的成熟。下一步我们将再接再厉为复杂肝癌患者开辟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