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9-87679000(总机)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五路157号

邮编:710114

网址:www.2yuan.xjtu.edu.cn

国际版| 员工版| 进入旧版|

交大二附院儿科多学科联合为严重脊柱侧弯SMA患者成功实施西北首例鞘注治疗

时间:2021-09-22   作者:儿童病院 李丹   责编:杜维     来源:     阅读:

来自河南省的黄宝宝是一名十三岁小姑娘,自一岁多刚会扶走时就在北京确诊为脊髓性肌萎缩(SMA)。随着病情的进展,她全身的肌肉逐渐萎缩,逐渐不能走,不能翻身,四肢肌肉无力、挛缩,脊柱也出现了严重侧弯。生活不能自理,只能依靠母亲的护理。

微信图片_20210921193614_副本.jpg

自2019年2月SMA基因修饰治疗药物上市以来,黄宝宝的妈妈就四处筹钱为患儿治疗。2021年9月份,妈妈来到交大二附院儿科为患儿进行治疗。黄宝宝刚来到医院,就受到了儿科神经病区的重视,在黄绍平教授和杨琳教授带领下,由儿童神经专业团队为黄宝宝进行了专业的评估和相关的检查。经过评估后发现黄宝宝的运动功能严重落后,下肢不能做任何平面的活动,上肢只能进行手指及肘关节的轻微活动,头部的活动也严重受限,各项神经运动功能评分均很低。患儿在3个月前在其他医院进行了脊柱侧弯的矫正手术,手术后患儿的脊柱侧弯虽减轻,但仍严重,而且脊柱固定,不能活动。因为SMA基因修饰药物是需要进行腰椎穿刺术鞘注给药的,为确保患儿能顺利用上药物,黄绍平教授、杨琳教授组织了骨科、影像科及B超室多学科联合会诊。骨科李浩鹏教授看过患儿后认为她脊柱侧弯严重,盲穿成功的可能性不大,在B超或CT引导下进行穿刺成功概率较大,因为CT引导下有辐射,患儿需要反复穿刺鞘注,所以首选B超引导下进行穿刺。B超室何鑫医生为患儿进行了B超引导下的穿刺点定位,认为B超引导下进行腰椎穿刺定位是可行的。CT室的刘乐医生认为,如果B超引导下不能穿刺成功,可以在CT引导下再进行尝试。经过前期充分的准备。定于9月18日早8点在B超室进行穿刺。

微信图片_20210921193631_副本.jpg

9月18日早8点,黄宝宝在妈妈、李丹副主任医师、王雪莹主治医师和高丹住院医师的陪同下来到B超室。B超室何鑫医生为黄宝宝再次进行穿刺前的定位,经过常规的消毒、铺巾、局部麻醉等操作后,在B超引导下进行了穿刺。因为患儿脊柱侧弯并进行了脊柱融合固定手术,为了寻找最合适的进针角度,何鑫医生只能采取蹲位,凭着他高超的穿刺技术,很快腰椎穿刺针里流出了清凉的脑脊液。为了确保鞘注治疗顺利,何鑫医师一直保持蹲位的姿势,在李丹副主任医师的配合下,经过大约40分钟的努力,患儿终于成功、安全地进行了鞘注治疗,拔出穿刺针,何鑫医生起来时,由于长时间保持蹲位,不由得打了个趔趄,向后晃了几步,在场的医护赶紧扶住他,此时大家全都松了一口气。术后患儿安返病房,各项生命体征平稳。

SMA是一类由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变性导致肌无力、肌萎缩的罕见疾病。发病率大约万分之一。2018年5月,该病被列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部门联合制定的《第一批罕见病目录》,是排位第二的神经肌肉罕见病。半岁以前起病的患儿,很大概率无法活到2岁。因此,SMA也被称为2岁以下婴幼儿的“头号遗传病杀手”。其诊治需要儿童神经专业、呼吸专业、骨科/脊柱专业、康复专业、临床营养专业、影像科、B超等多学科的综合管理和评估,最大程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依托于西安交大二附院儿童病院建立西北唯一的儿童SMA诊疗中心,在罕见病治疗协作网的规范指导下积极开展,承担着SMA西北区域诊疗中心的工作,拥有高水平的医疗团队,在诊断、评估、治疗与病人沟通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除了获得药物的治疗,儿童病院医护技团队还为患儿们提供着持续的康复和定期的随访。同时,医疗团队在国家对罕见病关注、支持下,积极致力于为社会普及此类罕见病的相关科普知识,加大全社会对儿童罕见病的关注和支持力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