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9-87679000(总机)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五路157号
邮编:710114
网址:www.2yuan.xjtu.edu.cn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7月19日至25日,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党委指导下,第二临床医学院宗濂书院师生联合党支部组建“二院濂青”团队深入新疆乌鲁木齐市,以“西迁精神”为指引,开展“传承民族瑰宝,凝聚团结力量”专题系列活动,以实际行动为边疆民族团结贡献青春力量。
调研环节中,团队成员循着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交融脉络展开深度探访。在国际大巴扎,缤彩纷呈的民俗工艺品和你来我往的笑语,给予队员们“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相拥”生动图景的直观感受。在维吾尔医文化宣教基地,从文化背景、辨证论治体系,到药物炮制工艺、中西医结合临床应用,中西医思维逻辑的碰撞与融合极大地激励与启发队员们“为生命之光”理念的发散思考。在十九省市援疆展馆,各民族共同奋斗带来的发展变化在一个个具体援疆项目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的文物、历史照片、场景复原,无声述说着党团结领导新疆各族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书写民族团结抵御外侮的辉煌篇章。
民俗体验中,团队成员沉浸式感受新疆当地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工艺魅力。制作中草药香包时,同学们细心称量药材、研磨成粉,再精心包扎成袋,在动手过程中,既触摸到传统手工艺的精妙,也体会到中医药文化与民俗祈福寓意的交融。在桑皮纸作坊,大家亲眼见证“纸中活化石”的诞生:从剥皮、蒸煮到打纤、制浆,再到捞纸、干燥,每一步工序都凝聚着匠人的坚守与智慧。随后尝试的面塑制作,更是让彩色面团在指尖化作一个个生动造型,充满趣味。此外,队员们还学习了艾德莱斯绸的纺织技巧,在专业指导下感受丝线流动的韵律。这种绚丽的维吾尔族传统织物,不仅以扎染技艺彰显非遗魅力,更作为民族团结的象征,见证着多元文化的交融共生。
基层宣教中,团队成员联合乌鲁木齐九华山街、东山坡、火山南社区,由浅入深开展丰富生动的趣味课堂。中国地图拼图游戏里,孩子们在拼接省份板块的过程中,逐渐明晰祖国疆域的辽阔与完整,在心中悄然种下“国家统一”的种子;普通话推广环节通过绕口令比拼、断句大比拼等形式,让孩子们在欢笑中提升语言沟通能力,架起更畅通的交流桥梁;民族服饰绘画课上,五彩画笔勾勒出维吾尔花帽、哈萨克刺绣等特色元素,孩子们在涂色创作中感受各民族服饰的绚丽多彩;民族知识探秘环节从民俗风情到故事分享,一个个知识点在问答和讲述中深入人心;民族声乐鉴赏课上,《苹果香》等歌曲响起,孩子们跟着旋律哼唱,在悠扬歌声中体会民族情感的共鸣。
在活动过程中,团队成员纷纷有感而发。何橙睿在参观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旧址时表示,新时代青年不仅需要将革命先烈于革命战火中熔铸的薪火相传,还需要以实际行动为民族团结添砖加瓦;袁可馨在体验非遗工艺后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其保护与传承需要青年一代主动担当、注入创新活力;“民族知识探秘”课程主讲人陈志颖提到,孩子们在互动中不仅掌握各民族分布知识,更深刻体会到团结合作的意义,对民族团结内涵有了具象化理解。
团队指导老师对活动给予高度评价。第二附属医院学工部主任吕晔指出,新疆民族文化特色丰富、鲜明,同学们立足自身优势,将专业知识与民族文化传播相结合,以多视角挖掘、多维度弘扬各民族文化的实践方式,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创新性探索,使其从理论概念转化为青年学子可感知、能参与的具体行动,具有积极意义。宗濂尚德书院院务主任陈勇表示,青年学子作为民族文化传承的生力军、民族团结的践行者,通过实际行动搭建起文化沟通的桥梁,既向当地青少年传递了国家认同与民族情感,也在实践中完成了自我教育与成长,这种双向收获的实践探索,为高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提供了鲜活范例。
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疆医院与宗濂尚德书院的大力支持与持续指导下,团队以学生党员为骨干,持续深耕社会调研、医疗服务、科普宣教等实践领域,不断丰富民族团结内涵。展望未来,团队始终秉持家国情怀、牢记初心使命、勇担时代之责,不断以实际行动践行“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奋力谱写属于新时代交大学子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