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
力戒浮躁 反对“四风”
河北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梁滨
教育实践活动中重温“两个务必”很受教育,深感“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要求是反对“四风”的有力武器,对于加强作风建设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结合当前实际来看,戒躁的问题显得更为突出。
浮躁是为官从政的一种不良作风,会贻误事业、影响发展。领导干部浮躁的主要表现:一是“急”。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热衷“短、平、快”,追求立竿见影,恨不得早上种树、晚上结果,刚撒几把米、马上就要蛋,甚至拔苗助长、杀鸡取卵。二是“虚”。摆花架子、做表面文章,弄虚作假、沽名钓誉,思路多、口号多、措施少。三是“大”。好大喜功、贪大求洋,大兴土木、大肆挥霍。四是“飘”。调研蜻蜓点水、学习浅尝辄止、工作得过且过,热衷于造声势、出风头,八面玲珑、投机钻营。
浮躁滋长“四风”。浮躁与“四风”互为表里、相互助长。首先,浮躁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滋生的温床。浮躁就难以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必然贪图虚名、不求实效,搞形式主义。浮躁就会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求“官”心切,只对“官位”负责,不对工作负责,一心一意谋官,千方百计作秀。其次,浮躁是享乐主义、奢靡之风落脚的土壤。浮躁就会难以忍受艰苦奋斗,必然意志消沉、贪图享受。
浮躁危害很大。浮躁助长“四风”并可能进而导致“四种危险”。领导干部浮躁就会得过且过,无所作为,带来精神懈怠的危险;浮躁就会研究不深,应变无策,带来能力不足的危险;浮躁就会高高在上,颐指气使,带来脱离群众的危险;浮躁就会追名逐利,追求奢华,带来消极腐败的危险。领导干部“浮躁症”,不是“小毛病”而是“大问题”,不是“虚症”而是“实症”,虽非“疑难杂症”,但也是个积久难治的“痼疾”,必须抓住教育实践活动的机遇对症下药“治治病”。
用“实效药”治“浮躁症”。通过教育实践活动“祛风去躁”,以克服浮躁为切入点,反对“四风”。一要“降心火”——— 加强学习教育。扎实开展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教育,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落实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深入基层蹲点调研,接地气、去躁气,保持清醒头脑、平和心态,踏踏实实地艰苦奋斗。二要“辨虚实”——— 完善干部考核。要改进干部考核制度,辨虚实政绩,大兴求真务实之风,鼓励干部干事创业。切实做到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通过项目拉练、现场观摩,促进苦干实干,激励比学赶超;分析政绩的实际效果、长远影响,用科学的政绩考核“指挥棒”推动作风转变,激励“实干家”,惩戒“浮躁症”。三要“养正气”——— 树立用人导向。要树正气、驱邪气,坚持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选人用人标准,引导干部向吕振华等模范人物学习,弘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作风,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力戒浮躁是反对“四风”的一个突破口,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任务。领导干部力戒浮躁,才能真正转变作风,推进河北奋力崛起、跨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