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学科网站 >> 团委>> 工作动态 >>正文

工作动态

【志愿者日记】抗疫一线,真的不容易!

浏览次数:

上午八点,按照医务科的工作安排,我来到门诊预检分诊处,从事发热患者的预检分诊工作。刚上岗不久,就碰见好几个从医院下夜班回家的同事,我捂得这么严实,他们竟还能认出我来,都问我“你不是援藏才回来吗?怎么还在这当起了志愿者?”,我笑着打了个招呼,一时竟不知该如何作答。其实利用休假时间,在大疫当前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就这么简单,况且与出征武汉和抗疫一线的那些勇士们相比,这算不了什么,真的。

225591301_副本.jpg

人生百态,众生百相。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疫情对社会民众造成的影响确实较大,这是上午接诊给我最直观的感受。不断有患者来咨询和问诊,一方面说明社会公众对重大疾病的预防意识在增强,另一方面也说明很多患者对疾病知识了解不够,反应过于紧张甚至有些恐慌。一部分患者谈到新型冠状病毒就恐慌。有几个是因为嗓子不舒服,但没有发热、乏力、干咳等任何症状,也没有什么异常接触史,就想来排除一下有没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甚至还有的说自己没有任何症状,也没什么疫区接触史,就说能不能帮我“预测”一下,看我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可能性大不大?这一类患者我们在现场详细普及新型冠状病毒防治的相关知识后,都已劝返。还有一类患者或家属就是一说到“武汉”就紧张。有一位出租车司机,虽然没有发热的症状,但半月前载过一位武汉来的乘客,他爱人就要求他来医院检查,并要和接诊医师合影,证明他来医院就诊过。还有一位发热的患者,她爱人1月10号从武汉回来,但是中间一直没有任何不适症状(返回西安已超过14天),这几天她自己因着凉后出现发热的症状,她怀疑是不是她爱人传染给她新型冠状病毒了?我跟他们再次强调,重点关注发病前14天内疫区旅行居住史或者与疫区有发热或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接触史,而不仅仅是说与武汉方向来的人有没有过接触,况且他们的接触时间都已超过最长潜伏期14天,若没有症状建议回家继续观察,即便出现发热也考虑是非传染性发热,建议到相应专科就诊即可。上午值岗期间,正好遇上陕西电视台在院内直播疫情防控,我有幸接受采访,利用这个机会把我们医院的发热就诊流程和需要提醒公众注意的事项强调了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当然,突然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社会公众对它的了解也有个过程,如何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把相关的防护知识传授给他们,让他们真正了解这个疾病,减轻心理负担和过激反应,疾病科普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另外,当了一上午的志愿者,对在一线抗击疫情的医护人员的苦与累体会更加深刻。早上临去上班时,听了前面上岗老师们的建议,只吃了鸡蛋、面包和几块饼干,基本上没敢怎么喝水,因为穿上隔离服后上厕所不方便。去了现场才知道,前来咨询问诊的患者络绎不绝,也没有时间上厕所,虽然很口渴,但是终究没有那种被憋坏的感觉,体验过后终于明白为什么要给出征武汉的队友准备成人尿不湿了。才戴了一上午的护目镜,就感觉头疼眼睛不舒服,护目镜表面形成的水雾遮住了双眼,形成的水珠还不停地往下滴,连登记病人资料时都要甩一甩镜子才能看清楚。想想那些在一线、在隔离病房或重症监护病房的医护人员每天穿着防护设备来回奔波,护目镜上凝聚的汗水即便遮挡了他们的视线,却还要睁大眼睛使劲工作以免出现差错,那是一种何等艰难的感受?。“哪有什么白衣天使,只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是的,抗击疫情的一线医护人员,有的才二十几岁,有的还没有成家,有的初为父母,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爆发,他们可能也会害怕,但因为职业的使命感,他们不能害怕,只能迎难而上。“真佩服医护人员,别人都想着远离疫区,他们直接就过去了。咬咬牙就出发,不为钱也不为名,总能在关键时刻为国家做大贡献,这么多医护人员去付出,去实现完全不一样的生命价值和意义,让我都挺受鼓舞。”,这是一个非医疗行业的朋友前几天给我发来的一条微信,让我颇感欣慰。为了抗击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付出了太多,真的希望疫情过后,世间再无辱医、杀医的事件发生,因为尊重医护人员是敬畏生命的基本要求!

今天的天气很好,阳光明媚,希望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笼罩的阴霾也能尽快散去。下午,碰到有慈善组织送来防护用品和各种水果慰问一线医护人员。下午,爱人发来一条微信,说澳洲袋鼠早教中心发布公告,医护人员凭工作证可为子女申请早教课程,享受5折优惠,新东方也为医护人员子女提供免费课程。下午,“健康中国”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指南,仔细阅读了其中的内容,正好可以回应上午来咨询的那几位患者的疑问。下午,参与昨日急诊预检分诊工作的感染内科武文华老师撰写了“给急诊(门诊)志愿者兄弟姐妹们的建议”,涉及高热量早餐、防护、接诊分诊、脱隔离衣、提高免疫力等多个方面,内容详实、可操作性强,群里看了的老师们均视若珍宝,纷纷表示再去执岗心里就有底了。原来,大疫之前,我们并不孤独,国家在关注着我们,正举全国之力抗击疫情,给我们以战胜疫情的决心;社会各界也在关爱着我们,所提供的坚强后勤保障,给我们以温暖;同事们、战友们也在关心我们,用专业的意见和建议指导我们的日常防护,给我们以信心。“齐心协力,万众一心,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我默默地对自己说。


团队成员